南美对虾最大杀手甲藻、裸甲藻、蓝藻

养虾人 [admin] 编辑发布:2016-06-02 14:34:49 浏览次数:

今年4月,粤西雷州和徐闻高盐度地区早造白虾放苗后不久,出现了大面积排塘、棚虾大量偷死现象,早造放苗成功率不足三成,直接导致随后放苗的养殖户出现观望心理,这也是今年白虾养殖户推迟放苗一个月的重要原因。这些案例中,有6-7成与甲藻有关,进入5月份依然有4成左右出事虾塘与甲藻有关。您真的了解甲藻了吗?

一、生物学特征

绝大多数为具鞭毛的单细胞游动种类,特别是海产的,是水生生物食物链中的原初生产者之一;有些种类如多甲藻目中的膝沟藻在过量繁殖时形成'赤潮',使水呈红色、淡红褐色并发出腥臭味,使水的溶氧量降低,并且分泌毒素──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能使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对水产造成危害。

由于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导致甲藻爆发式的增长繁殖(如夜光藻、海洋原甲藻等),形成水华,使水变色,发出腥臭味,形成赤潮。密度过大后又造成死亡藻体滋生腐生细菌,使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并产生甲藻毒素,对鱼虾贝类危害较大。

40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一些快速游动的小黑点)

在鱼虾塘表现特征:水色褐色偏暗、绿色偏暗、酱油水等暗淡无光泽、藻相不清晰、昼夜PH值变化大于0.8的水体。

二、多发区域

高盐度近海养殖区域多发,河口、淡水养殖区域少发。

三、危害

1、苗期游塘,白体而亡。 放苗3-10天,虾塘出现甲藻,虾苗往往出现连续几天沿塘壁狂游现象,不及时处理的时候,4天左右虾苗肌肉发白、出现大量死亡。

2、养殖中期,不吃料白体起游而亡。养殖中期虾塘出现甲藻占优势,白虾往往首先出现减料、不吃料,最后肝胰腺严重受损、肌肉发白、在水面游动或者趴在池壁草丛死亡(图3),严重时20万苗的虾塘1天可死亡1-2万尾(接近10%日死亡率)

四、治理

由于甲藻分泌毒素,特别是死亡甲藻,在养殖池通过药物杀死它来解决问题是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从长远来说,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本人曾采用以下几个方案处理好不少甲藻问题,如果虾塘条件合适,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1、水色不浓的甲藻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养殖前期,藻类浓度不高,黄褐色偏暗水色,可以考虑从隔壁较浓绿色水调水过塘,调整池塘营养比例中硝酸盐的浓度(即添加尿素等),增加水体镁含量来提高水体绿藻成分,使之形成优势种群来压制甲藻、降解甲藻毒素,达成动态平衡,最终无害化。

2、水色不浓的甲藻问题。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添加淡水解决。

3、水色很浓的甲藻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可以通过大量排水,减低池塘甲藻总量(要达到60%以上换水量),再调动隔壁浓绿色水过塘(10-20公分水)及外来新水解决,但使用过程中在加水前必须做好PH缓冲体系(添加碳酸根)、虾体渗透压的保护,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天内解决甲藻引起的问题,但虾体受损肝胰腺需要通过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类来恢复。

4、水色很浓的甲藻但附近没有绿藻水虾塘。有条件也可以采用整塘搬迁的方式,换不了水就搬家(哈哈)。当然也可以采取整塘全部换新水的方式了,但如同方案3,必须做好PH缓冲体系、虾体渗透压的保护,受损肝胰腺需要通过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类来恢复。

五、预防

运用正确的方法治理病害固然重要,但在白虾发病之前,及早做好预防,这更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平时做好每一个细节,防患未然才是高明之举,本人有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1、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是海区赤潮高发季节,这段时期尽量减少直接使用外海水;

2、养殖密集区域高位池使用一定比例(养殖池4-6:1蓄水池)的蓄水池,在蓄水池预先使用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处理有害藻类,再使用有利于有益藻类生长的茶麸来定向培养黄绿水,减少外源藻种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3、土池可以用部分塘养殖鱼类,虾塘用水从鱼塘取;

4、有条件虾塘尽量在养殖中期添加淡水至比重1.005-1.008之间。

甲藻的危害,足以让养殖户血本无归。总之,提前预防是防患未然,及时治理是防微杜渐。预防和治理的方法虽然可以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养殖户自身对虾塘管理的重视和对甲藻危害的认识。

南美白对虾养殖季度杀手:蓝藻

南美白对虾养殖伴随着水温升高、太阳光照增强、养殖池水体营养化加剧,5月初粤西开始出现新的养殖问题-蓝藻,到5月中达到1个小高峰,此时,有6-7成出问题虾塘与蓝藻有关,到5月下旬粤西以阴雨天为主,太阳光照减少,蓝藻危害开始减少,但从养殖进程及天气正常变化而言,6-7月仍将是蓝藻高发季节,对虾养殖防范蓝藻的工作任重道远。

一、蓝藻特征

生物学特征: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 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蓝藻水华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蟹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在鱼虾塘表现特征:水色蓝色、蓝绿色,严重时出现“水华”

二、流行区域

全部养殖区域高盐度近海、河口、淡水养殖区域均有爆发,特别是淡水养殖区域。

三、蓝藻的危害

1、大量利用水中微量元素,降低水体硬度,引起甲壳动物软壳、甲壳溃疡等。

2、蓝藻净化能力差,长期蓝藻往往导致底质发黑、水发臭。

3、蓝藻容易造成养殖对象肠炎、损害养殖对虾肝胰腺。

对虾刚死就出现肝胰腺溶解,造成“黑头”现象

4、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今年5月中旬出现新情况,连续北风随后下雨再接着高温,虾体出现感染(黄身、黄腿、趴边),如果并联爆发蓝藻,则会出现3000斤虾虾塘第1天死亡30 斤上下,第2天死亡100多斤,第3天几百斤虾的爆发式死亡,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蓝藻治理

如果虾塘条件合适,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案也处理好不少蓝藻问题,提供供大家参考:

1、淡水地区。蓝藻等藻类是鲢、鳙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它们来治理藻类,防止蓝藻爆发。

2、高位池、工厂化地区。微囊藻毒素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吸收水体微囊藻毒素,再排出池外来减轻蓝藻对养殖虾的毒害。

3、刚起色的蓝藻问题。可以通过大量排水,减低池塘蓝藻总量(要达到30%以上换水量),再调动隔壁浓绿色水、褐色水过塘(10-20公分水)及外来新水解决。调整养殖池NP比例(投入高活性光合细菌/反硝化菌利用掉水体大部分硝酸盐,投入无机磷少量拉高NP比,使之达成有利于其他有益藻类生长而不利于蓝藻生长的营养结构),但使用过程中在加水前必须做好PH缓冲体系(添加碳酸根),这种方法可以在二天内解决蓝藻,但虾体受损肝胰腺需要通过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类来恢复。但要注意这个方法对天气要求(不要在雨天)、光合细菌/反硝化菌菌种(市面上只有个别品牌菌种能达到)要求高。

4、水色很浓的蓝藻。有条件也可以采用整塘搬迁的方式,换不了水就搬家(哈哈);当然也可以采取整塘全部换新水的方式了(不用怕“应激”,再怎么说也不会比虾苗从苗场到养殖池影响大)。但如同方案3,必须做好PH缓冲体系,受损肝胰腺需要通过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类来恢复。

5、水色很浓的蓝藻。采用腐植酸钠+高浓度高活性光合细菌/反硝化菌方法处理,第2天再吸附死藻颗粒下底,排出/吸出池外。原理是利用腐植酸钠遮光,光合细菌/反硝化菌利用水体多余硝酸盐来调整水体营养结构,天气要求、菌种要求、虾体调理同方法3。

6、并发感染黄身虾塘,在处理好蓝藻后,可以采用五黄+聚维酮碘连续消毒2天(下午6点),并在第2天早上加用一次过硫,虾体调理如方案4。

五、蓝藻预防

1、有条件的养殖池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减少太阳光照,对预防蓝藻爆发有一定作用。

2、高温、强光照情况下,适当使用腐植酸钠制品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3、养殖密集区域高位池使用一定比例(养殖池4-6:1蓄水池)的蓄水池,在蓄水池预先使用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处理有害藻类,再使用有利于有益藻类生长的茶麸来定向培养黄绿水,减少外源藻种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4、底盐度土池可以混养养殖鱼类(鲢、鳙),防止蓝藻爆发。

5、富营养化水体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反硝化菌利用部分水体多余硝酸盐、甚至可以定期添加无机磷来调整水体营养结构,想办法将养殖池水体、底质有机物排出池外。

6、最重要的。养殖过程做好对虾肝胰腺的调理,以上图2养殖池发蓝藻超1星期,在到5月旬蓝藻小高峰期是毫发无伤,而附近养殖户则是死虾、排塘、捉虾······

蓝藻防治方法多样,条条大路通罗马,欢迎广大养殖户、专家参与在线交流,6-7月将是蓝藻高发季节,你准备好迎接蓝藻的挑战没有?